活動舞台現場
(圖片取自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FB粉頁)
每年的6月23 、24日,Mid Summer day (Jaanipäev) ,
是愛沙尼亞當地除了聖誕節以外,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日照最長,幾乎沒有所謂夜晚的日子。
大家都會選在這兩天和家人、朋友團聚,一起開派對、跳舞喝酒作樂等。
今年的這兩天在平常日二、三,也許是國家想貼心的讓所有人能早點回家度假,
所有公司行號星期一都只上半天班。
而我和帥羅準備參加的三天兩夜盛夏湖邊營火派對 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剛好也在星期一傍晚舉行,
且地點離家不遠,在三十分鐘車程距離,有名的愛沙尼亞冬天首都、滑雪勝地Otepää,
因此當天傍晚我們便和帥羅的大學友人們一起驅車前往。
觀察這邊的活動感覺有些不同,使我很想分享給大家,一一說明如下。
一: 演唱會入場沒有年齡限制,任何人只要出示門票即可。
這是有販售酒精飲料的地方,但居然連孕婦、小孩、老人都可以一起來參加,
不像很多國家會規定需年滿16或18等法定年齡才可參加類似活動,
這點讓我很驚訝,也很感動。
帥羅補充:
除非有警察吃飽沒事做,雄雄懷疑你未滿18歲飲酒、抽菸。不然,真的沒有人檢查證件歐!!
是不是很FREE?
有圖為證:
年輕夫妻帶著小孩、嬰兒車一起來聽音樂,後面還坐著幾位中年大哥、大姊們。
(圖片取自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FB粉頁)
舞台前正演奏著Live 音樂,人群中也可看到幾個小朋友站在營火附近。
(圖片取自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FB粉頁)
二: 露營區除瓶裝酒外,無限量攜帶各種飲料、食物入內。
一個可以無限暢飲、烤肉、野餐的地方,難怪能吸引許多人大老遠開車三、四個小時從首都塔林過來參加。
而露營區門口雖說有安檢站,但工作人員態度鬆散(似乎都是臨時請的打工學生),因此偷渡物品極易成功,
像帥羅把酒塞在睡袋中、他朋友把酒塞在隨身衣物中都沒有被發現,
另一個朋友即使被發現偷塞了一瓶蘭姆酒,竟也能大剌剌直接在路邊開瓶,
把酒倒在數個500ml的大塑膠杯裡,每人幫忙手捧酒杯入場,輕鬆過關。
這種規模,真是不同凡響!
湖邊露營區一角
舞台附近設有水煙區,感覺好酷!
(圖片取自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FB粉頁)
抽水煙的年輕人,可以自己帶水煙到露營區歐!
(圖片取自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FB粉頁)
三:所有人嗨到天亮。
演唱會活動以PARTY形式進行,表演時間為6/22 、6/23兩晚6:30到凌晨3:30,
由多組愛沙尼亞及歐洲其他國家的歌手、樂團、DJ分別上台獻藝、炒熱氣氛。
我們第一天到的晚,放好行李、組好帳篷後,皆全神貫注在喝酒跟聊天上,沒有人去現場聽音樂。
但也許早起上班加上年紀漸大易感疲倦,不到兩點我已躺平睡袋裡(心有餘力不足,沒辦法啊~)
偶爾會聽到些許喧嘩嬉鬧聲,又或被夜晚不到十度的低溫冷醒,
輾轉迎來第二天早晨。
只是沒想到,八點多打開被太陽晒熱的帳篷(愛沙尼亞的夏天基本上四點天亮),想出去透口氣,
發現竟還有一大堆人還沒睡(包括帥羅的友人們)!!!
有的喝酒聊天、有的打球奔跑、有的做日光浴、有的準備去湖邊游泳等,精力超旺盛!
第二天深夜勉強打起精神苦撐到凌晨一點半,為等待某個愛沙尼亞有名的搖滾樂團Terminaator,
但同樣,儘管周圍氣氛嗨翻天,兩點多時我已在舞台前邊開始站著點頭打瞌睡,
實在睏到不行,最後,沒等到三點半整個演唱結束,兩點半就先離開了。
熬夜,終究還是屬於年輕人的一種奢持揮霍!
第二天晚上我們苦等的Terminaator 樂團今年暑假在首都Tallinn 所做的同場 Live 表演 (演唱從1:50開始)
唱的搖滾樂曲真不錯!!!
大舞台前的人們
(圖片取自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FB粉頁)
舞台正前方擁擠的人潮!
(圖片取自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FB粉頁)
小舞台的景象
(圖片取自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FB粉頁)
深夜美麗寧靜的湖泊
四:獨立早熟開放的年輕人們
第二天在露天吧台裡等表演時,遇到一對活潑的年輕男女跑來跟我閒聊,
他們才高中剛畢業,和旁邊另一對年輕情侶一起從首都塔林開車過來,
是第三度參加此三天兩夜的露營派對活動。(也就是說16歲開始參加)
我很驚訝,忍不住問: 「你們的父母親真的不擔心讓你們自己開車、露營、跑趴嗎?」
兩人淡然表示: 「對阿。」接著點菸。
記得纖瘦細緻的女孩還說喜歡去瑞典滑雪,將來想唸法律系,除本身有興趣外,家裡人都相關科系畢業,
俊帥豪邁的男孩則愛玩賽車漂移特技。
對照在傳統保守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出社會後才開始學會獨立自主的我,
看到國外小孩普遍16歲就開車跑趴、到野外露營、自助旅行等,
實在飽受驚嚇。
不久前聽某段柯P演講提到大兒子念大四即將畢業,
他問兒子想不想出國進修,結果老婆佩琪在旁邊說:「不要提這個。孩子還小!」他說聽了快昏倒。
我想,佩琪的反應應該就是大部分亞洲父母過度擔心、保護及寵小孩的最佳寫照吧?!
09年在英國沙發衝浪時遇到的一位年輕德國女沙發主告訴我的話也始終讓我印象深刻,
她說:「在德國,18歲大家就會搬出去住、找工作,沒有人會住在家裡,
因為會被笑像小孩子一樣長不大,凡事靠家裡。」
所以她無法理解為何很多亞洲人三十幾歲還跟父母住一起,感覺似乎不夠成熟。
當時我回答: 「祖孫三代同堂是我們固有的文化傳統,大家互相照顧、學習陪伴,也能省下很多時間金錢。」
她聽了顯得不以為然。
想起來,雖說文化的不同也跟現實環境有關,
台灣薪資過低倒退15年、繳納稅金也低(5%~40%左右),
相較歐美國家平均所得高、繳納稅金也高(平均20%起跳,富人最高繳到55%)
我們當然無法像他們一樣享有小孩免費念到大學或退休每月爽領幾百歐元等太好的社會福利津貼;
不過想法上,父母過度的管教、干涉、期待、保護等,都只會造成揠苗助長的反效果,
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未來人生的發展方向,
才是對他們最好的祝福。
最後以下列精采圖片饗宴大家。
美麗的Saku啤酒小姐與個性壞男孩
(圖片取自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FB粉頁)
男性朋友福利時間:)
(圖片取自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FB粉頁)
走海灘風的青少年(不知為何這裡還蠻流行戴花圈或海軍風帽,感覺很可愛!)
(圖片取自Pühajärve Jaanituli 2015 FB粉頁)
party 上瘋狂的我與帥羅